計劃介紹    數位結果清單    metadata表單      計畫架構圖   典藏特色 

   小組成員及聯絡資料       會議記錄    數位化工作流程    登錄    版權聲明


真理大學暨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案  

93年度 私家文書檔記錄  

第一次開會】    【第二次開會】   

 

                            


 

【第一次開會內容】

時間:2004年7月16日  2:30 PM

地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二會議室

主持人:潘英海

會議記錄:高瑜

出席人員:

 

單      位

職稱

出席者

民族所

計畫主持人

潘英海

專任助理

文上瑜

專任助理

高瑜

民族所圖書館

圖書館館長

江惠英

史語所

專任助理

蔡淑韻

清華大學

專任助理

黃亭穎

真理大學

專任助理

歐陽瑞蓮

台博館

專任助理

黃鈺婷

 

 

 

 

 

一、     會議主旨:

 本次會議主旨在於界定「私家文書」資料的性質以及數位化工作的項目與工作流程,並安排八月份工作流程研習會的主講者與議題。

 

二、會議內容:

 (一)私家文書資料的性質

1.以個人為中心:如何選擇?選擇的標準?

2.如何呈現相關的人際網絡

(1). 如何界定中心點

A. 資料庫界定要考量未來的串連性。例如:人名權威之建置

B. 人際網絡的核心

C. 呈現文書典藏特色與個人生涯重心

(2). 如何界定支點

A. 真理大學相關資料:       家族   加拿大

                     馬偕          漢人

                            學生   宣教

                                   其他

B. 清華大學相關資料:葉榮鐘    家族

                               朋友

 

(二)私家文書資料的類型

(1). 真理大學相關資料:

A. 文物   隨身物品

          收藏品

B.    參考書目

      文書   契約(土地契約、結婚證書、其他證書)

             文本(日記、手稿)

             文件(單張的信件或其他單張的文件)

C. 多媒體    影像   相片

                    幻燈片

             錄影帶

錄音帶(音樂)

(2). 清華大學相關資料:

      A. 文書手稿(日記 / 信件 / 筆記 / 雜記 / 剪報)

B. 書目出版品     珍藏

                  一般

C. 多媒體    相片

             錄音帶

 

三、會議暫結:

 

1.真理大學與清華大學的資料類型大部分可以比對到人類學組目前現有的資料類型之中,例如:相片、幻燈片可以比對到影像資料庫,契約、證書可以比對到契約文書資料庫。目前看來只有資料類型不固定、以私人書寫為主要型態的資料,例如:日記、手稿、信件、雜記等等,是無法歸類的(以藍色字體標明)。因此建議真理大學與清華大學先將各自的資料庫先與共通欄位做比對,確認大部分的資料庫比對與匯出有無問題,尤其是清華大學目前將各種資料型態合併成一個資料庫,因此特別要確認在匯出時,是否能比對到不同的共通欄位中。至於私人書寫的資料和史語所的儀式文本是否能夠合併出一種新的類別(文本類)?共通欄位該如何訂定?會再另約時間討論。

 

2.私家文書的共通欄位若放在檔案主題小組之中,被歸併為檔案之下的其中一種類型,因此也要請真理大學協助提供檔案小組目前的共通欄位規劃,交給民族所作為下次會議的會議資料,方便大家作為「官方檔案」與「私家文書」的比較,以凸顯私家文書的特色,也可以作為八月份研習會的一個討論焦點。

 

3.本次會議觸及許多新加入單位提出的議題類型,可作為下次會議討論的問題:

(1). 文本類資料:目前私家文書無法歸類比對的資料類型,例如:日記、手稿、信件、雜記等等,是否可歸屬於文本類?以及是否和史語所的儀式文本合併?將再繼續討論共通欄位的規劃。

(2). 民間文書資料:台博館的典藏資料中,有許多民間文書的部分,例如糧票、門牌、碑文等等,請台博館先做資料類型彙整,待下次會議討論。

(3). 關係網絡資料庫

 

4. 八月份工作流程研習會在人類學組提出的議題中,有關私家文書資料庫的報告,推舉清華大學與真理大學共同負責整理口頭報告,請這二個單位事前準備。

 

5. 此外,新加入單位在設計metadata時,若需參考民族所metadata規劃,可來信告知。

 top  

【第二次開會內容】

時間:2004年8月5日  2:00 PM

地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二會議室

主持人:潘英海

會議記錄:高瑜

出席人員:

 

單      位

職稱

出席者

民族所

計畫主持人

潘英海

專任助理

高瑜

專任助理

李孟融

清華大學

專任助理

洪素萱

真理大學

專任助理

歐陽瑞蓮

  

 

 

 

一、會議主旨

 本次會議主旨有二:一者是透過8月13日「數位化工作流程研習會」,由真理大學、清華大學兩單位說明私家文書檔所呈現的特點為何;二者作為一個長時性議程來說,私家文書檔在進行中所遇到的困難,也是該資料庫在形成過程中,有意義的紀錄與思考。

 二、會議內容

 (一)私家文書檔的可行性:官方文書(如:檔案文獻)目前已有不少單位著手,但相對於此的私家文書和民間文書(如:契約),尚未有正式討論,因此有進行的可行性。本次討論將先以私家文書為主。

(二)討論內容:因應即將舉辦的「數位化工作流程研習會」,本次會議以真理大學暨清華大學於當日議程中所要報告的內容為主要討論。

(三)討論要點:整合真理大學與清華大學的相關資料,使之在「數位化工作流程研習會」的議程中呈現。

 三、會議暫結

 根據以上討論,目前擬定的報告大綱如下:

 (一)介紹

1. 界定:說明「私家文書」為何,並列舉出幾類不同的文書型態(官方文書、民間文書、私家文書),以此凸顯出私家文書的特色。

2. 意義與重要性:籌畫私家文書資料庫的要旨何在,並以馬偕資料和葉榮鐘資料做為代表性個案。

 (二)個案呈現

 承上所述,分別由真理大學、清華大學說明馬偕、葉榮鐘等個案資料,以及其中可歸納匯整的特點:

1. 私家文書的發展背景。

2. 根據其人,可以分成哪些資料類型。

3. metadata的規劃:如何思考其欄位的建置。

4. 數位化工作流程:資料如何建檔、規格如何訂定。

5. 呈現的結構與重點:如何設計其網站架構。

 (三)結論

1. 資料類型:在資料類型上,此二者可做分類表排比。

2. 呈現結構:在呈現結構上,此二者的思考方式可做對比。

3. 問題分享:二者在建置資料庫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心得,提出以共享討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