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介紹    數位結果清單    metadata表單      計畫架構圖   典藏特色 

   小組成員及聯絡資料       會議記錄    數位化工作流程    登錄    版權聲明


子計劃一【馬偕文化室】   子計畫二【馬偕手記室】    子計畫三【馬偕人物室】   子計畫四【馬偕行腳導覽室】   整合型研究重點說明

子計劃一【馬偕文化室】

此子計劃是將九十一年度計劃收為主題室一內(如架構圖1-2所示),延續九十一年度計劃,於九十二年度完成所有工作項目;其主要是將真理大學校史館所珍藏的馬偕台宣教期間相關文物(約數十多件),以及館內珍藏馬偕行腳紀實的相片(約四百多張),集結以馬偕教期間與官方的往來歷史文件紀錄、或土地買賣契約等(約十多份),及馬偕的生平、教會工作、醫療技術引進、教育內容的改革等百本珍貴史料參考文書」等珍貴資料一一數位化,以公諸於世;並架構一永久性的專屬網站,作為馬偕研究之學術資料匯總結集之處,並探索此一基督宗教歷史傳承以及其對社會的互動關係。

此馬偕文化室,主要分為三大主題,有「馬偕事蹟」、「牛津學堂」、「馬偕與北部大會」。「牛津學堂」部分,主要是將真理大學內,這百年古蹟—牛津學堂的整個歷史淵源與校史發展部分,通通會在此單元完整展現。「馬偕與北部大會」主要是將馬偕在台宣教,拓展基督長老教會在北部發展的起始,至今的種種歷程,結合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史蹟館的歷史,於此作一整合的呈現;而「馬偕事蹟」其主要是將真理大學校史館館內所藏,與馬偕相關所有文物收入於此,並分為六大典藏類型--「相片類」、「文物」、「文書」、「地圖」、「影音類(錄影帶、錄音帶)」、「參考書目」。

子計劃一架構圖如下--

 top 

子計畫二【馬偕手記室】

此室內容(如架構圖1-3所示)主要是由九十一年度計畫中,「馬偕事蹟」的「文書類」當中「文本」而獨立出來的,主要是為了突顯「馬偕日記」的重要性;於九十二年度工作,首要是將完成馬偕日記(三十份,約10435筆資料)的英文版建置,及中文版(約340份)將日記中重要紀事予以歸納整理日記中的重要紀錄,以條列式呈現。並且於今年九十二年度起的計畫中,將增加了「馬偕書信」、「馬偕筆記」、「台北紀錄」等級其他尚未整理之重要史記,將一一翻譯,將這些史料同樣以三種面貌呈現(原件掃描圖檔、英文電子檔及中文翻譯檔)。

1、「馬偕日記」
在日記方面,以三種方式呈現,一為日記的原文(掃描圖檔)呈現後,將會與校稿完畢的英文檔,作一對照;爾後,並請計畫內研究人員林昌華老師翻譯完畢的中文檔重要紀事內容,建置至資料庫中,使日記得以完整的重現。

於九十二年度,更著重於增加日記內容的分析解構,將整理出來的日記中,如有關噶瑪蘭族的所有紀錄(包括儀式紀錄、生活情形、語言等)、對於六十間教會成立的行腳過程、關於漢族的相關紀錄等,提供有系統的內涵分析,以提供作學術研究者參考。作為提昇本計畫的加值應用。是為此年度計畫的工作重點之一。

2、「書信」
此書信內容,是因馬偕在台宣教,他對台灣的研究,和不斷的發表有關台灣的風土民情,於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各種傳播媒體中,讓加拿大母會的信徒能夠了解台灣、關心台灣的宣教工作,在這當中所往來的書信。因為是成為台灣能(曾)立足國際的一證據,當為本研究重要的史料之一。計畫將經由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向加拿大基督教長老聯合教會檔案館發文,授權向自「台灣神學院」提借此書信部分的文件,整個翻譯工作與內容解構於,本計畫預計九十二年度下半年起至九十三年度,完成此項工作。

3、「台北的紀錄」
此紀錄傳為馬偕之手稿,其內容分為三大項—一為「台灣北部教會宣教方法」,二為「台灣北部社會關於教養子女的風俗習慣紀錄」,三為「紀念台灣初代信徒和台灣北部四間教會與噶瑪蘭平埔族教會設立的情形」。據分析,此手稿應為馬偕用於北部台灣教會的使用教材,用以教導對象為欲前往台灣的加拿大宣教師,以及台灣淡水牛津學堂的學生。整也因此手稿而為「羅馬字書寫」的原因!在此手稿的內容翻譯、分析與解構,將預計在九十二年度計畫完成。

4、「中西字典」
於1874年上海長老教會出版社,給馬偕一本6,664個中國字的刻版字典,是照部首與筆劃排列的,馬偕費很大的工夫和學生一齊認識這些字。但是許多外籍傳教士老師及學生都熱切的希望有這份馬偕將字典改版的手抄著記資料,而開始與學生連和、劉澄清、汪氏金合作編纂了這本《中西字典》(Chinese Romanized Dictionary of Formasan Vernacular),原稿於1889年完成,1891年由嚴彰和蔡先生攜至上海印刻出版。於1893年正式出版,共有9,451個字。

此字典應具有某種程度上的歷史重要性,因而收錄本計畫之。內容分析與解構,預計將與市面上的「廈門新字典」作一對照,將預計在九十三年度計畫開始著手,歷時兩年完成。

5、「筆記」
包括馬偕在普林斯頓求學時,上教會歷史課、講道綱要的筆記;以及在台灣所作的地質、植物、礦物、天文等的研究筆記。此手稿的內容翻譯、分析與解構,將預計在九十三年度計畫開始著手。

陸陸續續的,本室所藏的第一手史料,將會一一呈現在眾人面前,室內仍有許多珍貴資料,包括:馬偕洗禮名冊、馬偕信徒的事略紀錄、加拿大長老教會海外宣道會議事錄等,或者是馬偕對於平埔族的觀察、紀錄部族制度、教育練方式、耕作、製陶技術、衣著服飾等的觀察紀錄,及他對台灣的地理、歷史、種族的描述紀錄等,逐年都會一一收錄於此 室之中。

子計畫二架構圖如下:

 top 

子計畫三【馬偕人物室】

關於此子計畫之人物室,主要是將十九世紀末的台灣,因馬偕的從宗教而起,在其影響下所及的重要人物,如馬偕本人、其家族成員(包括加拿大馬偕之後代)、當時往來與馬偕相交的官員們、牛津學堂學生與初代信徒等,所有資訊都將收錄此 室之中;首先將這些重要人物建立以馬偕相關的「人名權威檔」,並追尋其後代發展,或可覓出形成馬偕的事蹟足跡的網絡。

子計畫三的部分(如架構圖1-4所示),於九十二年度先著手於欄位(人名權威檔)的內涵分析部分,並同時進行將馬偕及其家族的部分建置內容。而資料的來源來自子計畫一中的<相片>與<文書>資料中所提及之重要人物,和子計畫二的日記等文本中,對其事件、背景作一詳盡的描述。

於九十三年度,將擴及牛津學堂學生及初代信徒的人物誌建置,並期望能將馬偕後代此部份與加拿大長老教會網站或其後代發展的連結,以追蹤馬偕後代的發展;還有牛津學堂學生及初代信徒在台灣目前的歷史朔源與分散地區等的紀錄。

子計畫三架構圖如下:

 top 

子計畫四【馬偕行腳導覽室】

在馬偕宣教期間,他以徒步、乘船、搭火車等辛苦的方式,旅行了北台灣,除了苗栗以北閩南、客家、平埔居住的地域之外,還曾划船前往基隆外海的三小島。亦遠達當時交通極為不便的宜蘭、花蓮地區,足跡踏遍了整個北台灣。這些不管是文字的記錄或影像的紀實,加上馬偕宣教建立教會的史實,整體而言,是對現今的人文與自然的一重要豐富資產。所以在此子計畫(如架構圖1-5所示),主要是將子計畫二的內容予以「加值應用」,將不同形式的資料有跨主題式的連結。首要是將馬偕宣教的行腳,將日記解構出的相關文字記載與相片的結合,亦即打破單一資料庫內容形式的展現,並運用中研院研發出的GIS技術,將上述兩種資料結合地圖,形成有文字、有影像、有地點的導覽式的線上觀光。或者是經由日記裡文字的記載,將馬偕當初傳教行跡的路徑,一一繪製出來,對於有興趣研究馬偕宣教的歷程之學者們,能更有助於深入的研究發展。

預計於九十二年度,與中研院計算中心合作,將日記解構,找出所有相關的文字記載,與相片作一比照結合的整體規劃與實行;最後於九十三年度,在中研院計算中心協助下,在於利用時間及空間資訊處理技術(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IT),透過WebGIS的機制,以空間的概念串連馬偕所到之處的時間維事件,同時解析出時空資訊,並與現今存留的各類訊息、教會做比對與實地田野訪察,使整個實體的史料,成為線上虛擬的實地探訪的導覽 室。在九十二年度及九十三年度,期望能在計畫執行期間,對於現今存留之教會作一實地田調,如當時馬偕宣教在宜蘭冬山河附近建立的「利澤簡教會」探視(目前僅存留下來的教會),對於馬偕當時的噶瑪蘭信徒的後代,及現今教會的發展作一追蹤,將古今作一對照,或可於計畫成果中展示其馬偕的影響所及後代的發展。

子計畫四架構圖如下:

 top 

整合型研究重點說明

本整合計畫主要是在做一歷史的傳承,使珍藏文物、史料,躍於媒體化、數位化,將資源與大眾做一分享。並提供學術研究的開放園地,其重要史料有--「馬偕日記有三十份」(約一萬多筆資料,本計畫內容提供了英文電子版和漢譯本的節錄)、「馬偕與國外、友人往來之書信」、「馬偕求學階段的筆記」、「馬偕自己在台灣生活時所作的地質、礦石、植物研究筆記」「馬偕紀錄的平埔及福佬用語」「對平埔的相關觀察紀錄」等;以及真理大學校史館內所珍藏達「約四百多幅與馬偕行腳事蹟相關相片」,是以集結了馬偕的生平、工作內容等,並還有「數十多項相關文物」,及達「數百本的珍貴史料參考文書」的目錄檔案之提供,以現有的資料整合、編號歸檔;在數位典藏計畫第一年(九十一年度)中主要將建立資料庫有五大類,供現有史料、重要文物、珍貴相片等收藏,做一基礎的數位化保存;預計在第二年(九十二年度)將馬偕日記與其他重要史料一一解構分析,並同步在中研院計算中心Metadata小組全力支援下,欲規劃出更完善的後設資料庫,將文書、文物、相片及馬偕在北台灣宣教建立了六十間教會的足跡(地圖),做觀念性的網絡連結,打破單一資料庫的檢索使用的不足;在一年的內容分析及後設資料庫的建立之後,於計畫第三年(九十三年度)將借助與結合中研院計算中心GIS小組的GIS技術,將史料、文物、相片做立體的效果呈現,將整個計畫的典藏品達到完整呈現與實際應用的結合,更可使馬偕文化得以永續的傳承於世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