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簡介    典藏特色    小組成員及聯絡資料    工作紀要     登錄    版權聲明

計劃介紹     數位結果清單      metadata表單     會議記錄    計畫架構圖         


真理大學馬偕與牛津學堂

相片數位化工作流程

  

91年度相片典藏數位化工作流程:

一、 清冊檢閱由於原清冊製作時間至今已10年,隨時間物件不斷增加,所以有必要重新製作新的目錄清冊;並以計畫中相片屬性特色,一一做主題式分類,並製作不同分類項目之數量名目,所以調件前需核對原財產清冊紀錄、重新登錄作業、主題分類並製作新的數位化清冊。

圖一、對原財產清冊紀錄,重新登錄作業(示範者:陳美麗)

   

二、數位化工作討論:大約每個月會定期開會一至兩次,每次會議約兩到三小時,開會討論所有細項,如metadata設計規劃、典藏分類方式、計畫執行先後工作進程等。

圖二、工作小組會議進行中(示範者:全體真理大學工作人員)

 

三、 調件:持舊有的財產清冊自牛津學堂或倉庫調件,並記錄原件存放位置,調件人員1名,負責查詢櫃位與調取原件,將原件與清冊核對,確認無誤後,才將原件取下,調件人員須遵守文化資產首重保存維護慣例及守則,小心搬運持拿。

 

圖三、仔細核對原件與清冊,確認無誤後才小心取下(示範者:陳美麗)

 

四、 製作登錄介面:由校內電算中心老師自行研發。

 

圖四、由校內老師自行開發登錄介面(示範者:顏卓群)

 

 

圖五、程式設計介面

 

五、  翻拍:因為無專業暗房及攝影室燈光設備等,所以在一般室內燈光下拍攝,常常有導致相片失真或色調偏差等項問題發生,由於發生比例為甚多,所以採行兩種攝影方式---先將實物以數位相機機翻拍,若照出來效果不好再用一般單眼照相機翻拍,翻拍後加洗成5×7一般底片之規格,因較易於掃描作業,以及加洗成本估計較適宜,且數位化後圖檔容量所佔較小。

 

圖六、數位相機拍攝作業(示範者:郭銘玉)

 

 

圖七、單眼相機拍攝作業(示範者:郭銘玉)

 

六、  編號登錄:將新增數位資料之編錄典藏號並增加清冊目錄,並做清冊的最後檢視,看是否有重覆或疏漏的部分。

 

 

圖八、清冊檢視(示範者:陳美麗)

   

七、  數位影像製作:將之前用單眼相機翻拍加洗後的相片,進行數位掃描,數位相機翻拍的影像,進行影像輸出。還有掃圖時,若原件已破損,致使數位化相片對於破損部分的以原件為主,並盡量修圖至完善,即修圖將調整色差致破損不明顯或暫時以修邊方式去除。最後將所輸出的數位影像存檔並登錄影像檔名。

 

圖九、將翻拍的照片掃成數位檔(示範者:邱鳳韻)

 

 

圖九、掃瞄時,一邊修圖(示範者:邱鳳韻)

 

 

八、  還件:將照片一一由舊相本上取下放入新的無酸相本及防潮箱,及其他於牛津學堂展示之照片則放回原處。

 

圖十、將照片放入新的無酸相本(示範者:陳美麗)

 

九、  內容製作:撰寫相片內容文字、相關歷史及文化背景關係考證。相片內容製作先由校內人員兼任,但因為有些照片資料闕漏,無確切文字敘述佐證相片內容,所以委請林昌華牧師及北部大會郭長老協助進行歷史內容考證動作和最後審稿動作。

 

圖十一、相片內容文字撰寫(示範者:郭銘玉)

   

十、  著錄:資料更新審查並輸入資料庫。

 

圖十二、將資料輸入資料庫(示範者:歐陽瑞蓮)

 

 

十一、  系統連結:結合影像檔、目錄檔、著錄內容、 WEB GIS技術與人名權威檔。

 

圖十三、系統介面

 

 

十二、  架設網站、建置網頁內容。

圖十四、網頁製作(示範者:何佳蓉)

 

   

十三、  開放利用:因為網站部分機制尚未健全(如仍未加設浮水印、防盜烤等),恐將使典藏之內容可能會有遭致破壞或任意轉錄使用之虞,目前以會員登錄方式及防更改圖檔之機制做初步防禦功能,未來將與中研院資訊所合作浮水印,並預計以收費機制做初步控管。但未來開放會有300dpi商務級與600dpi典藏級圖檔,但目前只提供網站上瀏覽 100dpi瀏覽級與牛津學堂預約制實體導覽。

 

圖十五、牛津學堂實體導覽(示範者:郭銘玉)

 

   製作單位: 真理大學---馬偕與牛津學堂數位典藏計畫。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工作人員: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陳美智、溫淳雅、陳嘉萍)

                  真理大學---陳志榮院長、謝志勳、郭銘玉、陳美麗、顏卓群、邱鈺雯、邱鳳韻、何佳蓉、歐陽瑞蓮

   圖文編輯: 陳美智。文字撰稿、圖片拍攝:歐陽瑞蓮、陳美智。

感謝真理大學---數位典藏國家型計畫之馬偕與牛津學堂】計畫主持人  陳志榮院長及真理大學助理歐陽瑞蓮等相關人員協助拍攝與撰寫,特別致謝。